原址:https://yomitai.jp/series/nakamurakengo/28-ichirikiryo/2/
原题:【中村憲剛×一力遼対談 後編】27歳の囲碁世界王者が目指す未来。「まだ韓国、中国とは差があるので、そこを詰めていきたい」
摘自:集英社
作者:二宫寿朗
翻译和整理:找借口安静 厚势不再
只要保持一定的生活节奏,在大舞台上也能平常心面对
中村宪刚:一力先生有没有什么固定的个人“仪式”吗?
一力辽:有的。大约从两年前开始,每天吃早餐前会花30分钟学习围棋,睡前一定做拉伸。
中村宪刚:每天都拉伸呀?真意外!
一力辽:正式比赛两天要坐满16小时以上,对身体负担很大。我会看YouTube上 5、6分钟的拉伸视频然后跟着做,有段时间还练过普拉提。
中村宪刚:普拉提确实不错。我以前也练过一点,虽然不专业,但能很好地感受核心肌群。
一力辽:早餐后我还会做广播体操。我身体算挺柔软的。(边说边示范把双手从背后绕到肩胛骨并十指相扣的拉伸)
中村宪刚:喔,好软!
一力辽:心理训练师会告诉我体操和网球选手做哪些动作。我一般先坚持一星期试试看,不合适就停。
中村宪刚:我年轻时给自己设计了太多“仪式”,反而吃过苦头。有时候环境一变就做不到,那样状态也会受影响。后来只保留“最低限度非做不可”的项目。
一力辽:您最后留下了哪些?
中村宪刚:比如比赛日吃什么。我会固定食谱,但队友很多凭当天心情来吃。体验多了,才明白要靠自己摸索出最适合的方案。
一力辽:我以前在番棋的时候,午休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最近就固定吃荞麦面这类易消化的食物。
中村宪刚:对我来说,吃平时习惯的东西,这种感觉能稳定发挥,让心里更踏实。
一力辽:自从做了心理训练,我不再被周围节奏带跑,甚至不太在意外界。保持规律作息,就是为了在大赛中也能带着平常心出场。
中村宪刚:所谓的保持平常心征战大赛,就是去年第10届应氏杯吧?据说是日本棋手相隔19年终于再夺世界冠军。
一力辽:1990年前后,日本围棋还是世界最强。1989年应氏杯创办后,世界大赛渐多,中韩开始举国投入。90年代末起,中韩开始争霸,中国台湾也逐渐提升实力,日本就相对开始滑落,到争夺第三去了。
中村宪刚:您1997年出生,开始接触围棋时和中韩的差距已经拉大了吧。
一力辽:11岁那年参加了应氏杯世界青少年围棋锦标赛,决赛输给中国的柯洁。这次在应氏杯半决赛中终于击败了同岁的柯洁,算是还了16年前的债。前年杭州亚运会个人赛中我也输给他。
柯洁在十几岁就成了世界冠军,长期稳居中国第一,多次夺得世界冠军,一直是我的竞争对手。在中韩,同龄高手层次都很厚,在那种环境下彼此砥砺,我也算赶上好时代了。
中村宪刚:我当教练后,更确信“竞争”是球员成长的最大养分。位置安稳的人,往往提升有限。有强劲对手就会拉高彼此的水平。相信您在和柯洁竞争时,自己的眼界也会更加开阔。当您打败自己的竞争对手时,心情如何?
一力辽:特别高兴。三番棋首局失利,第二局逆转,第三局再胜。那一刻感觉自己真的变了,视野被打开。
中村宪刚:虽然我没拿过世界冠军,所以没有经历过这种瞬间,但你击败了多年想赢却赢不了的对手,那种成功经验与自信我能体会。
一力辽:我虽然赢得了应氏杯,但在其他世界大赛中还没收获好的成绩。现在世界最强的是韩国25岁的申真谞,他领先大家一截,我想尽量追近他。
中村宪刚:夺冠后,您的视野明显更高了。
当领军者提升标杆与视野时,下一代的意识也会随之改变
一力辽:我也想请教宪刚先生。川崎前锋横扫联赛夺冠时,其他俱乐部必定会把“打倒前锋”作为口号。作为王者,行事或战略上有什么难处?
中村宪刚:2017年首夺J联赛冠军时,之前所有不顺,以及那一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对我来说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第二年,球队第一次有了“只要超过去年的努力就能卫冕”的基准。个人也好团队也好,只要超越基准,其他队自然就追不上。
低于基准的球员踢不上比赛,不想超越的球员就会被淘汰。队伍有这样的氛围,那训练的质量和基准也就自然会得到提高。我们关心的与其如何应对挑战者,不如说专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一力辽:您提到的“不顺的历史”是指?
中村宪刚:夺冠后才明白。以前赢不了时有破绽、这里有漏洞、这方面差一点点等。所以现在我告诉年轻球员:平时训练能做到多极致最重要。训练出不了100%,比赛也别想100%。练习时敷衍了事绝对赢不了。川崎前锋连胜的那几年,队里弥漫着“绝不留缝隙”的严格氛围。
一力辽:日本足球国家队也是自1998年首次进法国世界杯之后,把眼光放眼世界,此后多次晋级16强的成果经验,才有今天的样子吧。
中村宪刚:我小时候觉得“世界杯是用来看”的,没想到后来自己能踢南非世界杯。现在的年轻人就会觉得“我们理应参加世界杯”。卡塔尔世界杯我们止步16强,但森保一主帅和所有人都直言“目标是夺冠”。所以我觉得现在的孩子们肯定看得更远。
一力辽:围棋也应如此。
中村宪刚:如果您把基准和视线抬高,今后的年轻棋手和孩子们就会相信日本棋手也能赢中韩棋手。身为先驱者必然会十分辛苦。独自背负日本围棋,压力难以想象,但我作为粉丝之一,我还是期待一力先生,无论是什么时代,什么领域,我再一次体会到原来有这么多开拓者。
一力辽:宪刚先生的话正是我的理想。日本围棋人口在减少,我想先让大家感兴趣。当然自己要多拿成绩,能带动更多年轻棋手涌现出来。女子方面上野爱咲美和上野梨纱姐妹已登顶世界,氛围在变。但与中韩仍有差距,如何缩小差距,未来几年至关重要。
中村宪刚:夺冠后,您的周边环境是不是也在变化?
一力辽:应氏杯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有一位会说中文的棋手来协助我,非常受益。据说像足球等其他运动,早就有这方面的支持,在围棋反而比较欠缺。我打算在国家队活动里多提一些好的建议。
中村宪刚:无论足球还是围棋,想要有更好的发挥就需要外部支持。成绩一出,好的做法就能稳定下来,上层如果能做好,青年梯队也会跟进。
一力辽:两年前的杭州亚运会,我见识到韩国队的周到支持,我也想借鉴。凭借那样的支持并夺得应氏杯,希望下一代的棋手们把这些视作常识。
认识围棋之外的世界,最终也会反哺围棋
中村宪刚:听说您不仅是职业棋手,还是河北新报社董事,这算家族企业吧?
一力辽:是的。我定期在报纸写围棋专栏,思考如何向不懂围棋的人传递魅力。做别的工作也让我认识围棋以外的世界,最终也有可能反哺围棋。
中村宪刚:太能体会。我当职业足球选手18年,退役后涉足多领域才意识到,要是现役时就有这种视角,会给自己带来更多反映。
一力辽:成为世界冠军后,能和宪刚先生等各界人士交流,这让我认识到不同领域的人士,其实互相逻辑都有共同点,也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中村宪刚:视野一变,表现也会变。比如说我退役后才考教练证,如果现役的时候就学的话,如果能以教练视角看球,肯定能催生更多变化。如果能带着各种视角和社会性质的话,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变化。但是当你做了别的事情,却在足球方面出不了成绩的话,有人就会说正是因为你三心二意。
一力辽:对我来说,这正是巨大动力。
中村宪刚:确实如此,可能情况和你不同,川崎前锋致力于社区活动,过去有人说这是“无法夺冠的负担”,这让我非常懊悔。我就想证明地域贡献绝不是拖累,反而能转化为取胜甚至夺冠的动力。
一力辽:抬高自己的视线的同时,也要拓宽视野。
中村宪刚:再确认一下……您27岁对吧?
一力辽:是,今年6月就28岁了。
中村宪刚:如果我在那年龄能到您这种境界,可能还会变得更强(笑)。
一力辽:我还远远不够,会继续多方面汲取养分。
中村宪刚:时间过得很快。围棋和足球虽然是不同领域,却有许多共通点。我自己也有很多收获。刚刚也了解到日本围棋人口在减少,如果能有围棋和足球的合作就好了。我在川崎前锋担任FRO(俱乐部关系推广负责人),回头试着提案。
一力辽:非常感谢。今天也非常期待和您见面,包括夺冠之后的各种想法也学到很多。在日本围棋竞技人口下滑的当下,像川崎前锋那样扎根社区吸引粉丝的做法,对围棋人口问题很有启发。围棋与足球合作,一定很有趣(笑)。
宪刚的结尾词
我一直关注着引领日本围棋界的一力辽先生。川崎前锋前辈吉原慎也的夫人,是女棋手吉原(旧姓梅泽)由香里老师,是我深爱的漫画《棋魂》的监修者,所以即便不会下棋,围棋也一直离我不远。一力先生去年赢得应氏杯成世界冠军,这次对谈得以实现,多亏由香里老师与日本棋院的帮助,谨致谢意。
从一力先生身上,我深刻感受到,他虽然已经功勋累累,却依旧谦逊,始终怀着“还要成长、还要变强”的心。无论是带动棋界,还是对围棋人口危机的忧虑,他都不局限于自身强弱,而是以宽广视角思考整体与未来,这让我获益良多。
没想到身为围棋新手的我,竟能在7×7小棋盘上与一力先生对局。我要好好向家人炫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