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https://www.tokyo-np.co.jp/article/397338
原题:「AIソムリエ」関航太郎九段に聞く プロ囲碁界のトップは「みなAIの感覚を身につけている」 その意味とは
摘自:东京新闻
作者:三泽典丈
翻译和整理:找借口安静 这就周末了?
围棋职业棋手关航太郎九段出版了个人首部著作《以AI流逼近——现代围棋的深层(『AI流で迫る 現代囲碁の深層』)》。在当今职业棋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借助人工智能(AI)进行研究已成必需。身为两度天元得主、被誉为“AI侍酒师”的年轻顶尖棋手——关航太郎在书中首次公开自己的研究心得,引发热议。本文就本书的写作目的、以及围观棋迷应如何与AI相处等话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封印自己的对局,只介绍立马可用的手筋”
“与其出版一本自战解说的《对局集》,我想读者更需要的是实战可以立即上手的内容。所以这次我刻意不谈自己的对局,而是挑选了业余棋友学完就能用的手筋”。关航太郎如此阐述本书的初衷。
本书分三章。第一章“用现代价值观审视昔日流行的布石与定式”,详细解析了在AI时代已被淘汰的定式。开篇就选取了“三连星”。谈及原因,他说:“在指导棋时,如果业余爱好者下三连星、对星位做双飞燕,往往会在‘五五’位小尖。这种下法在职业界早已绝迹,可见AI的理念尚未完全渗透到业余层面。”
昭和、平成时期大受青睐的三连星开局,关航太郎借AI提示的变化进行了剖析。“过去的书里只会说‘黑好’,却很难量化到底好到什么程度。用AI给出的评估值就一目了然了”。书中在各关键节点标注了“黑30%”等评价。结果显示,许多变化会使黑方落后,因此三连星“在职业棋界已基本绝迹”。此外,他也对曾经常见的“小目大飞挂”等展开了细述。
◆披露自身研究的章节亦受瞩目
第二章“AI流推荐布局”中,他秉持“序盘只要达到五五开(胜率50%)即可满足”的理念,面向“喜欢模样”“偏爱厚味”“重视实地”等不同风格的读者,推荐了数套布石。
若是业余有段者,只要掌握前两章的手筋,就足以拉开差距。然而关航太郎提醒道:“即便照着AI的一选去下,若不理解其意义,也很难在后续下出正确的应对。不如如书中所说,走自己顺手的棋,导向擅长的局面更好。”
最吸睛的是第三章——公开个人研究成果。以具体局面为例,对比自己的构思与AI的一选,逐步逼近“AI的感觉”。在中盘下边白一子该如何动手的局面中,AI给出了他完全未曾想到的一选。他透露:“这个素材来自世界冠军之间的一盘练习棋。尽管是快棋,但对局者完全照着AI的推荐行棋。”
◆“终盘的99%与90多%差异巨大”的缘由
关航太郎解释:“‘AI的感觉’就是洞悉AI对每个局面的评价。例如序盘的厚势到底能折算成多少目,人类算不出来,但有了AI的感觉,就能通过胜率值大致估算出目数。”
这本书不仅助推棋力提升,也能帮助读者了解顶尖职业棋手的围棋观。有人担心如此大开天窗会不会影响他的实战,他却笑言:“书里写的仅是我知识的一小部分,不会左右我的对局。”
如今在电视转播中,AI胜率值已成标配,但观众该如何解读?如果两日制对局第一天一方达到80%,人们常以为差距已很大,关航太郎却说:“当局者只会觉得‘稍微占到便宜’。能否胜到底还是未知数;若20%的一方最终输棋,原因必然在第二天”。他进一步指出,“终盘阶段的99%与90多%差之千里。99%里包含了可稳胜的变化,实质上甚至相当于150%;而95%时,可能就只有1目半的优势。终盘胜率若仅90%,胜负仍未定。”
◆原本以为“大局观、形势判断人类更强”,却发现恰恰相反
回顾自己与AI的邂逅,关键节点是2016年AlphaGo以4∶1击败当时被视为世界最强的李世石九段。关航太郎说:“此前一直以为AI擅长计算,人类则在大局观与形势判断占优。结果完全相反,AlphaGo的下法对我而言处处新鲜”。
他于2017年入段,起初与研究会伙伴对局后进行复盘探讨,却常常得不出明确结论,令他颇感困惑。“就算现在,职业棋手之间的对局,在赛后复盘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反而稀少。即便彼此意见一致,也可能一起走偏。”例如序盘不利却未察觉,后来自觉扳回优势,实则胜率仍为五五开。“人类会把对局过程纳入评估,而AI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只看眼前局面,这是它的强项。”
软硬件配备逐步到位后,他大约在两年后正式展开AI研究,通过胜率即可一眼判定局面优劣。
◆“世界顶尖皆已掌握AI的感觉”
当时“业界公认的棋型中,有许多被AI判为明显不佳的定式。通过胜率值知道多少差距后,信心倍增,心理作用意外地大”。然而仅靠AI知识并不足以立于不败之地。序盘领先却被逆转的情况激增,他遂步将研究范围扩展到中后盘。“后半盘更能体现功力”,他将自己的构思与AI推荐进行对比,甚至直接与AI对弈,在此过程中棋力突飞猛进,并于2021年夺得天元头衔。“终盘大幅提升,是我拿到头衔的重要因素。”
他分析当今职业围棋:“世界顶尖棋手无不具备AI的感觉,因此往往在AI预测不到的后半盘展开厮杀”。对于自己的未来,他信心满满,“曾经也为如何与AI相处而苦恼,但如今已找到合适的距离感。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重返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