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顶尖层一员,曾在特殊年代作为“中国围棋七颗种子”特殊保护的沪上名家曹志林2023年1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短暂而闪耀的现役棋手生涯结束后,曹志林投身普及推广,主持《围棋》月刊二十余载,现场解说才华高超,受他影响步入围棋世界的爱好者人数甚众。
与“棋手曹志林”只存在了十五年的时光相比,“解说曹志林”活跃扬名五十年以上,棋坛上下无人不晓。
曹志林1947年5月14日出生于上海一个艺术之家,父亲曹永福笔名庄志,是著名的越剧编剧,“庄志”这个名字,即为曹志林出生后不久所起。1953年,庄志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战士,随团入朝期间,将朝鲜名剧《春香传》执笔改编为越剧,由同事徐玉兰、王文娟出演,备受推崇,获奖无数。支撑曹志林围棋讲解的表演天赋,就是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而成。
曹志林回忆,父亲原打算让他子承父业,从事越剧创作,但看到儿子学棋三年就进入国家队,也便任他棋海翱翔。著有《北地王》、《西园记》等越剧经典的庄志2003年过世,享年八十三岁。
1962年,曹志林开始接触围棋,受过上海棋界几代名手顾水如、魏海鸿、赵之华等的指导。1965年,经上海棋社选派出战中日围棋交流赛,与名门之后木谷礼子分先对局,同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天不悔祸,十八岁北上开辟人生新路的曹志林,第二年就在历史的漩涡里回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围棋比赛、训练陷入停滞,直至1969年底撤销国家集训队,曹志林等队员转到山西长治屯留五七干校劳动。1970年底,为执行周恩来总理“围棋要留种”的指示,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曹志林、邱鑫、华以刚、黄德勋七位优秀队员留在北京,分配到北京第三通用机械厂当工人,这就是中国围棋史上著名的“三通用七兄弟”。
七位“种子”年龄恰好全部相差一岁,最年长的陈祖德生于1944年,最年轻的黄德勋生于1950年,曹志林居中,位列第四。自幼浸润于黑白两色的棋手命运剧烈转弯,与厂房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没有凳子、桌子的房间里生活,只能捡砖头垒起来勉强应付,落差之大不言而喻。
“三通用七兄弟”未留合影,当属棋界一大遗憾。陈、吴、王、曹、华五人曾于1976年同渡日本交流棋艺,从《读卖新闻》刊登的报道中可以一窥他们青年时代的英姿。当时还在“文革”期间,中国棋手的个人信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今七人已失其三。
曹志林与陈祖德被安排为模具钳工,每天八小时工作之余也能随遇而安,在工人中开办围棋学习班。据陈祖德《超越自我》回忆:“小曹平时讲话有些结巴,但讲起棋来口才横溢,妙语如珠,且眉飞色舞,表情极丰富,宛如在表演单口相声。在三通用期间他已显示出讲棋的才能。”后来一段时期,国家围棋队赴各地指导表演,包括日本棋手访华交流赛,都由曹志林担纲面向观众的讲解职责。
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国家围棋队集训1973年得以恢复,“三通用”岁月画上句号。1974年,暌违八年之久的全国围棋赛在成都重启,广大棋手的竞技状态和成长周期受干扰多年,而学棋较晚,自陈“基本功很差”的曹志林天性乐观,重新起跑有着独特的优势。预赛八战全胜后,他在漫长的十六轮积分循环决赛里12胜1和3负,击败聂卫平、罗建文、华以刚等一线高手,仅比12胜2和2负的陈祖德多输一盘,荣获亚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围棋队出席活动,左三为曹志林。
这一年曹志林二十七岁,被称为“大器晚成”的他1975年获第3届全国运动会围棋第六名,“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又在政治气氛变化的环境下以乐天派的“无欲”心态连战连捷,第二次拿到全国亚军。在每年甚至每两年仅有一次全国围棋赛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次获得亚军已是中国前五的地位。
1976年4月,曹志林因国内成绩优异入选访日围棋代表团,与时本一、上村阳生、东野政治、西条雅孝等日本职业、业余棋手交手七盘,四胜三负不辱此行。其中2目击败九段高手宫本义久,是为一生之杰作。就在那一次比赛里,孔祥明对日本女棋手七战全胜,聂卫平连胜藤泽秀行、石田芳夫,“聂旋风”出世,中国围棋追赶日本的号角正式吹响。
1976年4月13日,曹志林在日本大阪迎战宫本直毅的弟弟宫本义久,是当天中国六位男棋手与关西棋院苦战获得的唯一一胜。宫本黑127右下冲时,曹志林白128置之不理脱先抢左上大场,与“绝艺”推荐一致。黑131冲败着,白132断、134贴极为敏锐,以“反常识”的思维弃子入侵,逼迫黑上方一块一二路混合苦活,顺势破掉右上黑空,奠定胜势。
而曹志林已在此时决定急流勇退。1977年,三十岁的他离开国家围棋队,全国决赛对阵聂卫平时,曹志林已是“我是个要退休的人,如果冠军是我的,中国围棋就没希望了”的心境。从1962年学棋参赛起,曹志林的训练生涯仅有短短十五年,且因时乖运蹇,只参加过五次全国比赛,中间还有八年随波逐流。作为一名“比赛棋手”,他与围棋实在缘浅。
然而回到上海的曹志林主持《围棋》月刊复刊,开拓办刊模式,化名“晓潮”(即“小曹”)、“朱麟”(即“志林”)等笔耕不辍。又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热浪席卷华夏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充分发挥所长,现场讲棋绘声绘色,调动观众情绪,“海派”风采十足,影响了一代围棋爱好者。至今棋界提起曹志林这个名字,都会称赞他“铁嘴”的不凡功力,这又是他与围棋的别样深缘。
1990年7月1日,第5届NEC杯中日围棋擂台赛第十一局在南京举行,近万名观众涌入五台山体育馆,座无虚席。钱宇平击败武宫正树为中国队提前夺冠后,全场激动万分,经久不息的雷鸣掌声使看台栏杆都为之震颤。体育场中布置了巨幅棋盘,曹志林(场中穿短裤持教鞭者)一人掌控全局,舌灿莲花,堪称他围棋讲解生涯的高光时刻。
1982年,中国正式实施职业围棋段位制,根据规则,曾获全国亚军者可评八段,但须参加段位赛满足一定胜率才能得到正式认可。退出专业队已久,主要精力放在《围棋》月刊上的曹志林未报名,成了中国围棋界独一无二的“具有八段资格”棋手,终生未列入职业名单,殊为憾事。
时代滚滚向前,电视、网络的迅速兴起严重挤压了纸质媒体的生存空间。2002年底,由《围棋》更名的《新民围棋》停刊,自1960年创办的一甲子书墨香写入历史。曹志林擅长的剧场式互动讲解,隔着电视荧幕难再尽情施展。市场经济浪潮中,曹志林涉入“小说《棋魂》抄袭风波”的网络争议,显示出老一代人与新形势新思维的方枘圆凿。但年过花甲、古稀的曹志林从未放弃尝试新鲜事物,将他的作品《中日围棋擂台赛演义》等录制成有声读物,积极拥抱新媒体,艺术激情至老不竭。
曹志林接受上海建桥学院聘书。
与曹志林有过接触的棋界晚辈都对他热情、风趣、率直的性格印象深刻,他一生坦诚交友,提携后进,“忘年交”不在少数。作为中国围棋规则专家,是较早一批接纳应氏规则者。而在上海业余围棋发展、大学围棋建设方面,曹志林也身体力行,出力良多。
2022年11月27日,一场民间自发筹集的特别赛事里,满头白发的曹志林为两位上海小老乡钱宇平九段、赵栋五段主持开赛,并进行网络视频讲解。这项名为“归来仍是少年”的活动原本是为久病多年仍难割舍围棋情怀的钱宇平而策划,却无意中成了曹志林的围棋人生谢幕之作。讲台上,一代名嘴纵论黑白,逸兴遄飞,就此定格……
担任钱赵五番棋第一局裁判长一个半月后,曹志林因新冠肺炎引发多器官衰竭在上海离世,这是他留下的最后与围棋有关的照片。